武陵区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出实效
2017年2月14日,常德市召开了“全市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现场会”,武陵区芷兰街道综治中心和沙河社区综治中心作为全市高标准、高质量的参观现场,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60多名参观者一致好评。
去年以来,武陵区根据全市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要求,在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扎实开展了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试点工作,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平台,把街道、社区综治中心逐步建设成为综治要素的集约中心、社会治理的指挥中心、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和公共安全的应急处理中心。
一、综治要素的集约中心
综治中心采集了辖区楼、房、人、事、物、情等基础数据;做好了综治力量和资源的整合配备;汇集了平安隐患、矛盾纠纷等综治事件的动态信息。除了基础信息之外,还将综治工作涉及到的综治力量、关爱关注对象、综治事件等也纳入了系统平台。对所有综治信息做到了底情数明、动态管理,街道目前建立了35万条的综治信息数据库,为综治中心的指挥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二、社会治理的指挥中心
在街道和社区构建了综治中心组织体系。街道综治中心主任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政法负责人担任,综治办主任、信访办主任、司法所长、网格中队长、派出所长、民政所长等都是综治中心下属机构负责人。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由社区支部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治调主任担任。整个街道共有网格长39名,联网格街道干部39名,网格信息员39名,网格协管员(含政法干警)78名,社会志愿组织5家,入会志愿者1100多人,网格党支部党员1324名,对这6类人员定岗定责,实现流程化、标准化操作。改变了过去街道、社区的综治工作干部单打独斗的困境,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局面。
综治中心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指挥调度、便民服务,建立了政法综治微信平台。主要建立2个层级微信群,一是涵盖街道综治部门、驻片单位、所有社区的综治工作管理群,二是网格居民加入的便民服务微信群。街道综治中心主任负责建立社区综治中心主任微信群,社区综治中心主任负责建立网格长微信群,网格长负责建立网格工作微信群,网格员负责建立居民服务微信群。针对居民服务微信群,专门制定《武陵区网格微信群管理暂行办法》,由街道综治中心负总责、社区综治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负责业务指导。截至目前,街道共建立居民服务微信群43个,群内人数达到6864人,收集矛盾纠纷信息135条,平安隐患信息65条,意见建议53条。微信群内气氛活跃,沟通顺畅,基本达到了社情民意全掌握的效果。
通过深化网格化建设,综治中心的工作基本实现了平安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人员管理动态化、深入基层常态化、工作开展信息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工作体系。
三、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
根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清宇提出的“双创双基”和“三联四大”工作要求,武陵区建立并运用“三联四大信息管理平台”,做到了矛盾纠纷的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分流处理、限期办理。从大走访、大沟通到大排查、大化解,政法干警和网格员进行的走访巡查,记录民情日志,精准地了解了居民的情况和诉求,让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了信息的互通、力量的互补和工作的互助。
通过“三联四大信息管理平台”的闭环运行,加深了政法干警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好评,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为下一步开展“无上访村(社区)”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公共安全的应急中心
综治中心健全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相关领导迅速进驻指挥、调配相关力量资源、依法妥善处置。目前,辖区内的治安监控摄像头都整合进入综治中心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对各类综治力量做到了实时指挥调度,对综治事件及时有效处置。
综治中心以监控整合为龙头、分析研判为抓手,极大地提高了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下一步,该区将对驻片单位、物业小区、商场等监控视频予以整合,最大限度发挥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功能,打造更加高效及时的“雪亮”工程。
武陵区通过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达到了“小网格、大平安,小网格、大治理,小网格、大服务”;综治中心建立了实体化运行机制,强化了实战化功能,取得了实效,做到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
[作者:王 健]
[编辑:蔡翠玲]
[审核:宋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