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桑榆霞满天 ——武陵区打造多位一体养老体系侧记
老年,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正常的生命历程。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剧,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让“养老”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让武陵区逾7万名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老体系如何构建;老龄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幸福养老的课题,成为武陵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 武陵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湘海说,武陵区致力打造多位一体的养老新格局,“互联网+”的智慧居家养老,让老人乐享上门服务;社区养老先行先试,温馨情暖乐融融;机构养老服务周到,安乐窝里话暮年……特别是武陵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莫汉桃勾勒的着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蓝图,更是为武陵区城乡老人的晚年生活绘出了幸福的图景。
“互联网+” 为社区居家养老架起双向桥
78岁的彭玉珍是常德市武陵区新建巷社区的老住户,老伴去世多年,大儿子在广州打工,小儿子在城区一家超市打工,常年住在公司仓库。彭玉珍住在几十平方米的公租房里,每月靠低保维持生活。腿脚不便,眼睛几近失明的她生活不能自理,买菜靠邻居帮带,晚年生活饱含辛酸。今年4月,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了彭玉珍的晚年生活。每隔一段时间,武陵区完美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到她的家里打扫卫生,陪伴照料老人。有时候,工作人员还会将她接到服务中心,听听戏,做做健康体检。彭玉珍的脸上从此多了笑容。
与彭玉珍同岁的高车社区王冬芝也是武陵区完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的老人。“现在真方便,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帮我搞卫生。”王冬芝说,自己有需要,只需要按养老服务热线手机一个SOS键,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来提供清洁、维修等服务。
为这些老人提供服务的武陵区完美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引导的民办非企业机构,位于新村社区老西门。该机构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精准服务”的智慧养老方式,为老人提供10大类、200多小类服务。特别是针对当前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武陵区面向全区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紧急救助、家政、家庭护理等多项上门服务,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与资源向社会公共服务流动。今年来,服务中心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全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上万人次。
武陵区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成为武陵多项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率先”的奠基石。以武陵区完美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仅是武陵区创新建构“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在武陵区,结合完美社区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构建老年人信息平台,全面掌握了全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引导社会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入“格”,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紧急救援、健康指导等个性化服务。
以“互联网+”的智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也成为了养老的重要依托,成为不少老人温馨的港湾。新坡社区6组居民刘开德的晚年生活就和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73岁的他连连称赞:“没想到老了还有这么好的日子过。”刘开德的两个儿子忙于生计,平时他都是一个人呆在家。实在寂寞,他就到旁边的旧木市场找人聊天,单调乏味。自2014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以来,他每天9时许来这里“报到”,看书、聊天、喝茶。“只要人一来,工作人员一杯茶就送到手边,每个杯子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天中午还免费在这里吃饭。”刘开德说,新坡社区100多位69岁以上老人都可以享受该中心近20项的免费服务。
而在武陵区的其他社区,也已建成养老服务点63个,日间照料床位64张。养老服务点建设规模均超过200平方米。同时,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志愿者服务为主体,涵盖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培育了阳光家园、便民生活服务圈、义诊义治等一批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品牌。
这一切都成为了常德市以武陵区为基础申报国家财政部、民政部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示范城市的“杀手锏”。
政策给养 养老机构为老人建起安乐窝
9月29日下午,秋高气爽。在和生源养老公寓一楼,87岁的刘静辉正领着5、6个老人一起跳舞。原本居住在鼎城区的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和老伴一起住了进来,这一住就是7年。“刚收拾行李准备住过来的时候,儿媳还泪眼汪汪的舍不得我们单独住,每天打电话问我们习不习惯。”刘静辉说,现在她每天午饭后打牌,下午唱歌跳舞,儿媳放心多了。今年,和生源养老公寓共入住了84名老人,入住率达80%,是武陵区最早的民办养老公寓之一。
今年81岁的退休干部王振忠则喜欢嘉乐园寿星公寓,整洁清新的室内环境、绿意盎然的休闲花园、齐全完善的功能配套、和谐融洽的居住氛围,让他一见钟情。之前他考察了五六个养老院,“跟在家的枯燥、寂寞相比,这里好太多了,设计理念超前,设施完备。”王振忠细数养老公寓的好:24小时热水,空调、地暖,安装了扶手、坐厕椅、浴凳、铺了防滑地面,还有一键式呼叫服务……让王振忠赞不绝口的这家养老公寓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床位有229张,成为不少老人的安乐窝。
武陵区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还要得益于政策的给养。近年来,武陵区立足养老的实际,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推进公办、民营、养老示范点等养老建设项目三量齐升。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养老机构5家,拥有床位328张;有民办养老机构15家,拥有床位2443张;有农村幸福院17个,拥有床位75张;城乡养老示范点15个,拥有床位60张。为了加快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对市城区规划内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取得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给予相应的补贴,有效推动了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形成了民办公助、民营等多形态社会化运作模式。
今年,武陵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又将武陵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列为重点民生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31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建成后可容纳600名老人。目前,该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均已通过评审,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今年十二月前即可开工建设。该中心建成后,必将对全市的养老机构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老人过上幸福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了老人们灿烂的晚年,随着武陵区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扶持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一系列具体的举措的稳步实施,幸福养老的美丽画卷也正徐徐展开。